江苏省南京市是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到2021年底全市有60 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62.86 万人, 占户籍人口的22.2%,其中,高龄老年人25.75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8%。“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南京市紧扣老年人及其家庭期盼,立足大城养老工作实际,2016 年率先在全国探索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让高品质机构服务送上门,目前全市已建成床位8751 张,有效满足了失能、半失能、失智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立足解决养老不离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南京市民政局始终在思考三个重要问题:
如何满足老年人在家养老的现实期盼?我国家庭本位的传统文化深深影响着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老年人普遍期待“养老不离身边人”“服务距离一碗汤”。满足养老不离家的愿望,不仅是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必答题”,更是衡量养老服务的“温度计”。
如何解决养老机构服务供需上地域不平衡的难题?南京主城五区面积不到全市的6%,却生活着全市45.1% 的老年人。加上主城区规划早、建设早,功能布局基本固化,导致机构养老床位难以满足入住需求。
如何解决家庭养老有心无力的问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注重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但目前社会流动性增强、行业竞争激烈、职业工作强度大,加上“421”家庭结构,导致很多家庭养老“有心无力”。尤其是全市还有超过15万名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更是“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2016 年,南京市民政局到一线听取老年人及其子女心声,召开座谈会,汇聚养老服务机构、行业专家、相关部门智慧,反复研讨论证,最终形成建设家庭养老床位的思路,并开展试点工作。2017年9 月,南京市民政局联合财政局印发《南京市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实施办法(暂行)》,正式在全市全面启动该项工作。
家庭养老床位“五化”建设见成效经过5 年多试点探索,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形成了以下几方面经验做法:
“一体化”管理。家庭养老床位核心点在于老年人能在家享受和机构同等的服务,否则就只是居家上门服务或“居家上门+ 适老化改造”。所以,要明确家庭养老床位是按照普通养老机构服务标准,由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的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并要求家庭养老床位老人与入住机构老人“六个统一”,即统一评估、统一协议、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服务流程、统一人员调度。
“适老化”改造。经统计,目前享受家庭养老床位老年人平均年龄在86.5 岁,基本都为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其中失能老年人占比超过15%。南京市把服务对象的家庭设施和床位适老化改造作为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基础,安装扶手、烟感探测器、燃气报警器、人体感应小夜灯、床头一键呼叫设备及铺设防滑垫。
ca88创新研发的柔性翻身智能床是一款运用人床分离结构实现柔性翻身的智能康复护理床。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远程监控等技术研发设计,具有背下护理、柔性翻身、平移上下床、康复辅助、床上洗浴、智能助便等核心功能,起背、曲腿、背腿联动、智能控制等基础功能。同时此款智能床可升级配置我司自主研发的智慧照护云平台,对用户的床位信息、健康档案、需求与服务等进行系统管理。可广泛应用于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家庭养老床位等,有效减轻社区服务人员和家属的照护负担,改善卧床者的生活质量。